返回

宁王妃安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37章 娶妻开蒙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知无觉的。皮肉一分分薄下去,枯败下去。

    他看着宁安,很认真道,“若是他们不喜欢,便不要了。”总归他也有儿有女,后继有人了。多了是锦上添花,没有也无遗憾。

    “我们日后再说。”她抓着宁王的小臂,“崧岳与青儿同年,崧岳都要当爹了,青儿还没有娶妻。”她眉头微微蹙起,“是不是该给青儿娶妻了?”

    宁王想了想,看着她,“要不先给他找个年长些的侍女开蒙?”青儿父母俱在,他的爹娘都不急,他们一个姐姐一个姐夫,跟着急也没用。

    “会不会影响他开春科考?”

    “青儿并非意志不坚定之人。”教导过他的师傅无一人不称赞。有些人生来便是天资极高之人,只要稍稍努力便可。青儿不仅天子高,又极其努力,今年的状元不出意外定是他的。

    科举分四场,童试、解试、会试、殿试。

    童试一共包括三场:县试、府试、院试。县试为童试考试中的第一场,由县官主持通过才能取得府试资格。府试在管辖本县的府内进行,由知府主持。府试通过后就可参加院试。通过县试和府试之后,会获得一个身份—童生,有了童生的身份之后就可以参加院试。院试也叫章试,童生在县或府里参加考试,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,考中者称生员,称秀才。

    解试又称乡试,多在八月举行,故又称为秋试、秋闱。解试在各省省城举行,秀才均可参加,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。解试考中者为举人,第一名称为解元,第二名称为亚元,第三、四、五名称为经魁,第六名称为亚魁。考中的举人获得选官的资格,凡考中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。

    会试大多在二、三月份举行,故又叫春闱,礼部举办,所以又叫礼闱。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,考中者称为“贡士”,第一名称为“会元”。所谓会试者,共会一处,比试科艺。由礼部主持,在京师举行考试。会试的主考官称总裁,以进士出身的大学士、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员。

    殿试由皇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。考中者为进士,进士分为三甲。一甲三人,称状元、榜眼和探花,赐进士及第;二甲若干名,赐进士出身;三甲若干名,赐进士出身。二、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。

    青儿十二岁参加了童试,十三岁参加解试,今年要参加的便是会试,会试之后紧接着便是殿试,状元几乎便是青儿的囊中物。

    宁王看着宁安,“过些日子便是会试了,待他中了状元再说亲,可选的女子会更多一些。”只是青儿顶着那身皮相、那样的家世出身,全天下又有几个女子能比得过他呢?“此事还是问问宁朗与晋王妃吧。”世家子弟,婚嫁不自由,要考虑的问题许多,不能凭自己的心意。宁朗有意拉拢文官,元杞冉那边怕是也有想法。

    宁安不说话,越打算心中越是不愉快。她舍不得,也打心底认为,普天之下没有配得上她弟弟的女子。

    宁安站起身,“我去找青儿。”

    宁青在窗下看书,他住的院子就是梧竹幽居旁,四周竹林环绕,名“竹坞”,竹坞中有一两层小楼,一层为书房,二层是卧室,名“寄安楼”。一楼书房推窗便是槐树,高高低低,成片的洋槐。每年春夏之交,满树繁花,闪着银光。清香飘拂,溢满鼻官。二楼卧室推窗远是竹海构成的苍山,近是槐花开出的雪峰。

    “青儿。”

    “姐。”宁青放下书,“你怎么来了?”这个时辰,她该午睡了。

    他站起身,伸手扶着宁安,宁安轻轻拍开他的手,“我又不是七老八十了。”她吩咐侍女与嬷嬷在外面等,走到了书桌前,一一看着他练的字,写下的论策文章。

    “站着累,你坐。”

    宁安坐下,宁青搬来一个小圆凳,坐在她对面。“姐,怎么了,有事你就说。”她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,满眼为难不愿,他怎会看不出她有心事。

    宁安咬了咬唇,定了定心。“青儿,你想娶妻吗?”

    宁青微愣,随即问,“怎么突然想起这个了?”

    “崧岳与你同龄,他的妻子谢氏已经有孕了。”她也问了嬷嬷,宫中的皇子,宫外的王爷,多是十四五岁便娶妻了,十五六岁便有了第一个孩子。

    宁青没有正面回答,只是看着她反问道,“你想我娶亲吗?”

    “你想娶亲吗?”

    宁青毫不犹豫地摇头,“不想。”他看着宁安,“你不想我娶亲?”

    宁安犹豫了一下,点了点头。她看着弟弟,“我的弟弟这么棒,没人配得上。”可不娶妻,可以吗?青儿也要有他的妻子,他的孩子,他的家庭。

    宁青咧嘴笑了,“姐,我才十五岁,不急的。”

    宁安点头,“我想着也是不急。”她十五岁的时候还懵懵懂懂,什么都不知道。青儿如今便是比她懂得多,在她眼中到底也只是一个孩子。一个半大的孩子,即便是娶了妻子,又能懂得什么呢。“可若是年龄大了,会不会被嫌弃。”她皱眉,随即又道,“青儿这么好,谁敢嫌弃。”

   

第137章 娶妻开蒙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